星期三, 1月 24, 2007

台灣晶圓大廠聯電減資3成 史上之最

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企業聯電23日董事會決議大幅減資三成,計劃減資新台幣573.93億元,股本從1,913.11億元減為1,339.18億元,每股退還股東3元現金,成為台灣歷來規模最大的減資案。

  聯電美國存託憑證(ADR)23日開盤後大漲,台北時間11點時最高達3.6美元,漲幅約9%,與聯電23日台北股市收盤價19.6元,有二成以上價差。

  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23日表示,去年為止,聯電先以100億元庫藏股,註銷股本約5%;這次再動用近600億元的現金減資,都是基於提高股東權益,不但可 避免未來現金部位過高,也順應資本市場潮流,絕不會影響今年聯電的股利政策。減資案將送聯電6月11日召開的股東常會討論。

減資後 會生出許多小聯電…

【經濟日報/記者黃昭勇、陳碧珠】
2007.01.24 02:37 am

「減資後,還有分拆的可能性。」昨天聯電減資的消息一出,一位投資圈人士這麼說。如果要引進私募基金,除了減資還不夠,聯電不妨考慮把公司分拆,變成各具特色的眾多「小聯電」,更容易跟私募基金談合作,也為日後若真的與私募基金其他的半導體廠整併,埋下伏筆。

台積電的減資、買回庫藏股還停留在外資圈討論階段,聯電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減資三成,金額近574億元,每股發放現金3元給股東。

依照聯電的規劃,減資三成以後,股本降為1,339億元,大約是台積電股本2,583億元的一半。若以昨天聯電收盤價19.6元,換算減資後每股合理股價成為28元,大約是台積電昨天收盤價68.8 元的四成,相當接近一半股價的水準,對股東有個好交代。

然而,聯電減資三成除了帳面上的算術意義,真正的策略用意究竟何在?市場上傳言最多的就是要瘦身,讓身材更好一點,以便引進私募基金入股合作,甚至藉此併購下市。

如果聯電真的被私募基金併購而下市,首先解決的就是和艦案的問題,依照目前發展,聯電的股東常會都已通過支持當初協助和艦設立的決議,如果聯電經由私募基金併購而下市,股東權益只需跟100%收購的大股東負責,和艦案中許多檢調質疑的基礎將失去著力點。

去年私募基金凱雷宣布併購日月光下市,當時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反應是,訝異歸訝異,但卻是訝異怎麼這麼快,另一方面也對終於有私募基金開始啟動大型的台灣併購下市案,感到相當興奮。

不過,日月光的合併案要將近2,000億元,聯電昨天的市值就有約7,500億元,再加上併購出價的溢價幅度,整個併購案要8,000億元以上。

這還不算老曹、老宣等聯電高階主管階層的「個人價值」。市場人士指出,前一陣子私募基金想要買聯電的傳言不斷,但聯電的市值太高,讓這個併購案並不容易。

當然,8,000億元算起來也不過是250億美元,在國際併購案上雖不小,但也不算太大。不過,這樣的併購案走的必定是經理階層併購(MBO),不會只是 純粹的融資併購(LBO),若是私募基金與聯電真的進入併購協商,老曹與老宣等高階主管比照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加入新經營團隊,應該是個前提。

老曹、老宣現在已經算是聯電的後備軍官,如果因為併購案又進入新的經營團隊,這部分的溢價將導致併購金額更高。

也因此,盛傳有財務顧問開始幫聯電規劃,除了減資讓股本縮水外,未來聯電可以採取分拆上市的方法。例如以區域分,可以分拆成南科、竹科、新加坡、日本四個區域;依照晶圓廠規模區分,則可以有6吋、8吋、12吋。

好處是,聯電個別廠商的特色可以更容易理解,例如打造出純種的LCD驅動晶片代工廠,可以跟世界先進比價;純種的12吋廠,可以跟華亞科比價;聯日半導體就變成日本經濟復甦概念股;新加坡廠也可以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。

正如證券界人士說的,2006年可以說是台灣股市的併購元年,2007年這股併購熱潮只會蔓延,初期還是會已擁有高現金創造能力的科技公司為主,但具備通路能力的傳統產業,擁有品牌價值的企業等,也都有機會成為私募基金或是國際廠商的「好新娘」候選人。

不論聯電是否是為了可能的國際併購案準備,減資,至少讓聯電更具賣相,也吸引了半導體與投資業界的國際目光。從年初的南科50億美元大投資,昨天減資三成,可以想像,擅長創新策略、議題的聯電仍將是台股的焦點,牽動投資人的神經。

【2007/01/24 經濟日報】

2007.01.24  中國時報
獲利 才是投資人在意的
劉宗志、王宗彤

繼去年晶華(2707)、凌陽(2401)、光寶科(2301)等減資戲碼上演後,外資法人也力薦老大哥聯電(2303)減資,如今,建議竟成真。其實,投資人只在意獲利,如果聯電減資後EPS能跟著提升,那麼投資人多半會樂觀其成。

部分營運不善之公司,為了彌補帳上虧損,多透過減資達成,在這種狀況下,公司股東權益不變;而聯電則是因帳上現金多,公司考量未來資本支出狀況,把「閒錢」退還股東,此屬實質減資,減資後公司股東權益下降,這部分回到投資人口袋。

推估在總獲利不變的狀況下,公司每股獲利、股東權益報酬率(ROE)都會提升。市場對比台積電(2330)、聯電,一家是本業具世界第一競爭力的晶圓一哥,另一家則是擅長財務操作、頗仰賴業外收益的晶圓二哥。而兩家公司的股價差距也從三年前的二倍,擴大為現在的三倍以上,市場某種程度透露了對二家公司的經營評價。

假設聯電今年獲利不變,那麼減資三成相當於每股盈餘提升三成,若本益比不變,則推估聯電股價有三成上檔空間,屆時將拉近與台積電股價差距。

不過別忘了,同樣的道理,公司實質減資後現金將減少,除非這筆錢是閒錢,否則多少會對公司營運產生影響,若因此獲利減少,則獲利降低的比例必須小於註銷的股本比例,不然每股盈餘、淨值報酬率還是可能下降。

歸根究柢,獲利是公司能給投資人的最終承諾,聯電一路走來,多次實施庫藏股,現在又宣布減資,未來就看聯電獲利是否能有效提升。

沒有留言: